2024年,五通桥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现将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我局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以“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为工作要求,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治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强化执法监管,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共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12起,行政处罚金额66.46万元,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17%,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一)依法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1.严格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并实施《五通桥区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2024年度“十字措施”实施方案》,完成岷江130个排口整治、茫溪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岷江断面水质首次提升至Ⅰ类。全区空气质量指数为3.42,同比改善10.7%;PM2.5平均浓度为32.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8%;优良天数323天,比去年多17天,优良达标率88.3%,提前完成十四五达标管控要求。
2.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全年完成15个项目环评审查,否决2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四川和邦集团环保设施升级技改项目、福华通达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等10余个环保项目纳入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库。
2.主动服务企业需求,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指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动绿色转型。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健全生态环境法规制度
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五通桥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等制度,推动福华通达“盐泥烟气脱硫”模式入选国家级“无废企业”案例。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建专家团队和企业应急队伍,开展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年执法检查146家次,开展“测管协同”22家次,确保执法透明规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年受理群众投诉206件,办结率100%;公开环境行政处罚信息8起,保障公众知情权。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深化生态环境执法改革
推行“环保管家”帮扶机制,累计排查企业环保问题千余条,实施“一企一策”整改。开展“四个一”监督帮扶活动,联合专家团队对3家企业开展“把脉会诊”,整治环境问题30个。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立案调查12起,下发处罚决定7起,处罚金额66.46万元,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
2.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新增28台(套)监测设备和1辆检测采样车,建成菩提山省控空气自动站、茫溪大桥省控水质自动站,实现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实时监控。组织开展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专业化水平。
五、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环保绩效水平较低,扬尘、移动源污染管控需加强。
2.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镇级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尚未全覆盖。
3.群众对化工产业异味问题的投诉占比仍较高,需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
(二)改进措施
1.强化科技赋能,2025年计划新增10个微型空气监测站,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
2.深化“无废城市”创建,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严控工业异味排放。
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六五环境日”“环保设施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年,我局将锚定法治政府建设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依法行政: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2.服务绿色发展:助力省级化工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和邦集团燃煤锅炉替代等重点项目落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3.筑牢生态屏障:巩固岷江水质达标成果,启动土壤隐患排查“回头看”,确保环境安全。
4.提升治理能力:加强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